主办: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南充市顺庆区委员会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首  页 | 工作动态 | 政协简介 | 政协领导 | 重要会议 | 协商建言 | 视察调研 | 提案工作 | 委员名录 | 学习园地 | 下载中心
   
站内搜索:
视察调研  
您的位置:首页 >> 视察调研
 
北部新城学前及义务教育科学规划与可持续发展的调查建议
双击自动滚屏 添加时间:2019/11/27 【浏览字体: 收藏本页   复制给好友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当前正值深入实施市委“教育强市、大城崛起”战略和区委“城市向北、顺庆向上”战略的关键时期,自今年9月以来,区政协组织部分区政协委员,围绕北部新城学前及义务教育科学规划与可持续发展进行了为期1个多月的专题调研,组建调研组先后深入顺庆区舞凤、华凤、潆溪、荆溪、搬罾、共兴、金台等7个乡镇(街道)开展实地调研,组织考察组前往阆中市学习公共体育设施与学校融合发展的先进经验,并先后多次组织召开专题协商座谈会,形成了推进北部新城学前及义务教育科学规划与可持续发展的“政协思考”,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当前现状

北部新城作为顺庆区未来拓展城市空间、促进产业发展的主战场,是南充城市向北拓展的主要片区,是城市功能向北部逐步疏解的重要节点。本次调研北部新城所涉范围为:舞凤、华凤、潆溪、荆溪、搬罾5个街道和共兴(不含规划区外原顺河乡区域)、金台(含规划区内原大林镇区域)2个乡镇。

(一)取得的成绩

近年来,区委、区政府坚持“建城先建校,名校拓新城”发展理念,对教育优先规划、优先建设、优先保障,全力助推“城市向北、顺庆向上”战略向纵深推进。一是项目建设力度空前。近两年来,共组织实施重点教育项目14个,总投资27亿元,新增学位近2万个。大力实施薄弱学校改造,一大批农村学校、城市薄弱学校校园面貌焕然一新,教学设施设备信息化程度不断提升,城乡学校办学基本条件得到全面改善,北部新城教育布局不断优化。二是教师队伍不断优化。大力实施“三名工程”,组建“名师、名校长”工作室10个。深入推进教师全员培训计划,举办顺庆教育大讲堂、骨干教师提升、暑期全员培训、送教下乡、外派跟岗等活动,为教师成长搭建广阔舞台。三是教育改革走在前列。全面对接新一轮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启动心理健康服务、选课走班、民办幼儿园挂牌督导等改革试点并获得成功。稳步推行集团化、联盟化、捆绑化办学新模式,组建五星小学、南充五中等5大教育集团,城区学校与22所农村薄弱学校组成17个城乡教育发展联盟,城乡学校抱团取暖、整体发展。四是教育惠民温暖人心。严格落实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三免一补”、贫困助学等资助政策,兑现各类资助资金5000余万元,确保每一名学子不因家庭困难而辍学。启动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免费午餐”工程,保证乡镇中小学校学生吃上幸福午餐。实施农村教师免费乘坐“幸福公交”政策,惠及1000余名农村教师。

(二)北部新城公办学前及义务教育学校布局及规划情况

二、存在问题

近年来,按照区委、区政府“以教拓城”战略布局,北部新城学前及义务教育实现了高位、高品质发展。在肯定发展成效的同时,也应清醒地看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小区办大教育”带来的资源供需矛盾尚未完全化解、教育空间布局仍需继续优化、学校办学水平不均衡现象仍然存在……导致公办优质学位依然紧缺,这与人民群众就近入学、上好学校的愿望还有较大差距。

(一)学校发展不平衡。义务教育阶段城区、城郊、农村“梯次分化”现象依然较为突出,城乡教学水平差距仍然较大。北部新城原有学校,如舞凤一小、华凤学校等,面积狭小,教学及辅助用房、体育运动场馆及设施严重紧缺、活动受限。加之许多学校周边原无规划控制,居民用房多,由于拆迁成本巨大而难以扩建。投入方面,对新学校、优质学校建设标准高、投入资金多,办学硬件好,对舞凤一小、华凤学校等原城郊学校投入较少、支持不多,导致校际间差距越拉越大,白土坝幼儿园、凤鸣小学、青龙山学校、清泉小学等开校即人满为患,舞凤二小、华凤二小、搬罾中学等老旧薄弱学校少人问津。同时,由于土地指标有限、申请难度大,部分新建中小学、幼儿园用地面积标准偏低,如延安路幼儿园不足5亩,建成即显拥挤,又无拓展空间。

(二)学校布局需优化。优质教育资源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区,北部新城教育规划建设相对滞后,特别是随着城市北拓速度加快,教育配套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从区域分布看,市政新区、荆溪片区、火车北站片区、白土坝片区都新建了高标准学校,有效的解决了学生入学问题,群众很满意,而且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可满足居民子女就学需要,但部分片区教育规划由于与城市总体规划衔接不够紧密,城市规划调整时教育规划没有同步调整,如潆华工业园原来是工业为主,很少布局学校,实施过程中多次调整规划,工业用地变为商住,开发了大量住宅小区,但没有同步调整教育规划,也未配建学校,形成新的“入学难”问题。

(三)学前教育短板突出。学前教育因国家政策调整,原来列入城市总体规划的公办幼儿园很少,很难满足适龄儿童入园需求。北部新城作为城市新兴区域,学前教育公办资源严重短缺,公办独立园“一位难求”,一些公立园不得不将入园年龄上调,造成部分适龄儿童不能就近入园,老百姓意见突出。民办园要么办园层次较低,要么收费太高,普通家庭“望而却步”。共兴、金台、搬罾等农村幼儿园办学条件普遍简陋、专业师资匮乏、保教水平较低。

(四)新学校内涵发展有待加强。北部新城布局的新学校,个个环境优美、设施先进。但个别学校办学理念、校园文化、师资队伍(特别是名师团队)、办学效果尚有较大提升空间,社会影响力还没有达到与良好办学硬件同步的水平,内涵发展能力需进一步提升。

(五)学校体育设施不足与公共体育设施闲置并存。全区体育场地中,学校体育场地占比最大,因设计时未考虑对社会开放,后来国家要求对社会开放后也没有进行必要的改造,更没有安排相应的维护资金,因而未能也无法按全民健身要求对社会开放,仅供师生日常教学和活动使用。而我区公共体育设施不足和闲置并存,现有体育场馆利用率不高,如马市铺路市体育馆,用老百姓的话讲“白天晒太阳、晚上关月亮”,离最近的三原实验学校、五星小学育新校区都要隔几条街,不方便学校使用,体育场馆也没有开放学校使用的相关机制,造成了公共体育资源的浪费。

三、对策建议

城市发展教育先行。优化北部新城学前及义务教育学校布局,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关系千家万户切身利益,涉及面广、社会期待值高,对建设“全省一流、川东北领先的教育高地”、建成“主城功能核心区、高端产业聚集区、宜居宜业示范区”至关重要。教育和规划行政部门要不断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坚持规划建设和内涵发展同步推进,履职尽责、担当作为,努力实现北部新城学前及义务教育“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适时建设、优质均衡、可持续发展”目标。

(一)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深入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真正把优先发展教育作为重大战略超前部署,把教育布局作为百年大计来谋划,为优化北部新城教育规划提供政策支持和制度支撑。一是区委要切实加强对教育工作的统筹领导,把北部新城教育规划和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和2020年度工作计划,区政府有关部门要组建专门的工作班子,结合未来城市发展方向和人口变化趋势,重新调整优化《顺庆区北部新城教育发展规划》,重点布局好中小学校及幼儿园。二是抓住2020年国土空间规划调整契机,把北部新城教育规划纳入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和国土空间规划,做到同步调整、同步建设,避免因规划调整不及时,城市规划与教育规划“两张皮”现象。三是综合考虑学龄人口分布、学校办学规模、服务范围以及地理环境、交通设施和群众需求等因素,以方便学生入学为前提,科学合理确定学校的服务半径和办学规模,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教育框架和学校布局。四是优化资源配置。华凤、潆溪、舞凤等成型区域,建议通过调剂机关和企事业单位闲置资产(如原舞凤三小、南充38师部队幼儿园)、整合零星地块、土地置换等,增加幼儿园布点;搬罾、荆溪等新兴区域,根据北部新城总体规划和大学城控制性详规进行合理布点;共兴、金台片区,要充分考虑未来城市发展趋势,结合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合理布局新学校或改扩建(合并)现有学校。

(二)突出重点,分步实施。建学校不是越早越好,也不是等形成“入学难”才建,而应适时建设。建议按照“就近、就便、优质”原则,“建成区先解燃眉之急、新拓区与城市发展同步”的思路,根据学位需求程度,逐步补齐学位资源,科学确定项目建设时序,保障每一名孩子能够就近上学、上好学校。一是适时启动建设。义务教育阶段,据走访调查,华凤片区、清泉坝片区等教育资源匮乏,很多居民都选择把户口留在老城区,迟迟未迁入实际居住地,造成户籍学龄儿童与实际严重不符,儿童不能就近入学,长距离接送学生也增加了城市交通拥堵压力。建议取消规划原粮食仓库附近的待建任家沟中学(原舞凤中学拟迁建),搬迁天喜空调、科特阀门等企业,在华生东路规划建设一所高品质九年一贯制学校;清泉坝片区应立即启动清泉坝小学项目建设,在清泉坝小学建成前,建议在十二中增加小学教学班级或迁(改、扩)建舞凤二小,缓解小学阶段入学压力。学前阶段,火车北站和舞凤、潆溪、荆溪等片区,均无一所区属公办独立园,应加快推进白土坝二幼、川矿幼儿园、文昌幼儿园、舞凤幼儿园(原舞凤三小改建)、潆华二幼(火车北站片区)等公办独立园建设。二是试点幼儿园配建机制。北部新城规划区内未开发区域和新建楼盘较多,建议试点大宗土地出让时由开发商代建机制,要求新建住宅小区同步规划、同步建设配套幼儿园,建成后按规划无偿提供给政府。如原华塑厂土地改商住出售时,建议试点规划一所占地不低于10亩的幼儿园,由开发商建设,竣工时交由政府办公立幼儿园或普惠性民办园。三是政府购买学位。按照国家要求,到2020年,公办园占幼儿园总数的比例应达到50%,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须达到80%。目前,公办幼儿园缺口短时间难以弥补,且举办公办园后期投入较大。建议区财政设立支持民办幼儿园发展的专项经费,尽快研究出台政府购买学前教育学位服务办法,将一些优质民办园,通过购买学位的方式,引导其转为普惠园,全力补齐学前教育资源缺口。四是立足长远,超前谋划一批教育重点项目,如在一些新建住宅小区、旧城改造区、城乡结合部等城镇化重点区域以及拆迁待建的城市新区,规划建设望和幼儿园、华泰小学、荆溪一幼、荆溪二幼、荆溪二小、燕儿窝幼儿园、潆溪二小等。

(三)拓展渠道,全力保障。一是强化用地保障。通过地方立法、教育规划调整向社会公示、征求“两代表一委员”意见建议,城市总体规划征求教育行政部门意见,教育行政部门列席规委会等措施,提高规划的刚性约束力,确保教育用地全部为教育所用。建立健全规划保障机制,加强教育用地周边规划,根据小学按每所不低于35亩、初中按每所不低于50亩、幼儿园按每所10亩的标准,优先保障学校建设用地供给。二是强化制度保障。教育行政部门向上争取各方支持,加大学校建设用地保障和资金倾斜力度,简化办事程序,建立教育项目“一对一”服务制度,缩短学校建设周期。三是强化经费保障。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教育经费“三增长一优先”原则,安排用于实施学校布局规划专项经费,切实落实“土地出让金收益的10%用于教育”的已有政策。要严格执行国家和省政府有关文件精神,撤并学校的各类资产置换收益应全额返还教育,全部用于中小学校建设。区财政每年应分别拿出一定数量的资金用于教育重点项目建设。四是开拓筹资渠道。探索建立政府投入为主导,国有企业、民营企业投入为补充的多元投入机制。严格落实按规定收齐教育费和教育附加费,积极向上争取项目专项资金、债券资金,多方募集社会捐助资金,壮大教育发展资金规模。及时制定出台财政、税收、金融、土地等教育投资优惠政策,健全社会捐赠教育激励机制,鼓励社会力量以独资、合资、股份、联办等多种形式参与办学。

(四)多管齐下,优质均衡。教育不仅仅是建好学校,更重要的是办好学校,这对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化解“大班额”、“择校热”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是灵活用人机制,拓宽引才渠道。建立灵活而富有弹性的人才引进政策体系,简化教育人才引入程序,向上争取放宽人才引进、考核招聘政策,适度将用人权下放学校,招引(商调)更多的优秀教师。积极应对周边县(市、区)人才流动政策收紧带来的压力,超前测算教师需求量,提前制定选人方案,将考调时间提前,确保在“抢人大战”中占得先机。建立人才引进“绿色通道”,广泛招引硕士研究生、免费师范生,加强与西南大学、陕西师大、四川师大、西华师大等师范类院校实习合作,探索实施优秀实习生和大学教学实习比赛入围决赛的优秀学生直接录用机制。健全名优教师激励机制,对新引进的高层次名优教师给予有吸引力的奖励和政策照顾。二是创新办学模式,培育办学品牌。坚持学校建设和内涵发展同步推进,针对学校办学特点,给予专项经费,支持学校进行办学特色提炼总结和推广运用,引导学校建构办学品牌,提升办学实力。也可探索引进优质民办名校入驻顺庆,助力广大学子在家门口圆“名校梦”,切实满足群众对优质学位日益增长的需求。三是校际结对帮扶,联合办学促均衡。继续推行集团化、联盟化发展模式,推动优质学校和城区老旧学校联盟化发展,逐步组建西河路小学、三原实验学校、顺庆实验幼儿园等新的办学集团,持续放大优质教育资源。要关注特殊儿童入学问题,加强与市特殊教育学校的联系,建立我区特殊儿童入学保障机制,确保适龄特殊儿童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四是扩充教育资源,推动老校提档升级。加快推进老旧薄弱学校改造,将舞凤一小改扩建工程纳入燕儿窝片区整体改造工作中,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实施。对舞凤二小、华凤二小分别在滨双路、胡家沟村重新选址迁建,提升办学品质,提高生源吸引能力。在城北小学,利用立体空间增加综合楼和教学楼,提升其学位供给能力。

(五)教体融合,资源互补。一是将国家《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有关要求,纳入教育发展规划统筹谋划,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在规划建设时注重与住宅小区、商业区、体育运动场地等城市功能区和谐相融,并充分考虑全民健身需要,适当增加用地面积和指标。在北部新城规划建设体育场馆时,建议不要在没有邻近学校的地方规划建设独立的大型体育场馆,应与之相邻规划学校,为将来综合利用和教体融合发展创造条件。二是探索教体融合发展运行机制,如在规划华生东路九年一贯制学校时,建议借鉴阆中中学、七里小学与阆中市体育活动中心教体结合经验,综合利用南充市民健身中心公共体育设施,并探索我区体育设施与学校共用的运行机制;在搬罾规划学校时,探索利用大学城体育资源。三是充分利用校园内及周边资源,科学合理规划体育场地,打捆使用项目资金,将体育场馆建在学校旁边,并交由学校管理,既供学校教育教学使用,又实行对外开放,扩大体育资源使用范围。四是探索学校体育设施面向公众开放试点,鼓励有条件的学校体育设施优先向青少年学生和社会组织开放,在确保校园安全、维护正常教学秩序的前提下,探索和建立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在课后和节假日对公众有序开放的长效机制,不断提高学校体育场馆设施的利用率,缓解社会公众体育健身需求与体育场地不足的矛盾。

 
 
 
 
 
Copyright@2008-2014 by www.ncsqzx.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南充市顺庆区委员会 
浏览本网页,建议使用分辨率 1024*768,Internet Explorer 6.0或以上版本
蜀ICP备15000573号-1 川公网安备 51130202000191号